当前位置:   首页  信息公开  公告通知

与共和国同行——迎国庆、迎世博、弘扬师德座谈会发言摘要

   编者按:2009年9月27日下午,我校举行“与共和国同行——迎国庆、迎世博、弘扬师德座谈会”。葛朗副院长出席并讲话。座谈会由宣传部、工会、人事处联合召开。座谈会上来自不同院系、不同部门、不同岗位的优秀教职工代表分别发言,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,畅谈对弘扬师德经验和体会。本网将发言稿摘录刊登,以飨读者。发言标题为编者所加。


    张生泉(宣传部部长):在伟大的祖国60周年华诞之际,宣传部、工会、人事处三部门联合开会,一个主题——弘扬师德精神。我们已经有了迎国庆、迎世博的一系列活动,我们还要用一种活动纪念国庆,就是大学精神的光大、师德薪火的传承。今天在座邀请发言的是优秀教师代表,出席会议的还有各院系和机关的青年教师、干部代表。


和学生在一起的时光最快乐


    洪彬(表演系内蒙班等班级主讲教师、少数民族教育先进工作者):当老师近20年了,86年进校,一直兢兢业业。我现在带三个班,内蒙班、音乐剧班、成教班,以前还有过西藏班。我喜欢当老师,一天只睡四个小时,所以每天能干很多事,全身心投入。投入就会有回报,学校给予我的认可是始终鼓励我前进的动力。
    传道、授业、解惑,作为学生和老师,应该有共同努力为社会做贡献的一种境界,我在教书二十年的过程中,学生的肯定激励我。今天,教书更加得心应手了,促使我更加自信的的一个原因是因为面对学生,我的能力在提高,我的世界观也在不断改变,在这个过程中,我自己活的特别健康,有一片明朗的天。我坚信,和学生在一起的时光最快乐!


捍卫教师的尊严


    朱美丽(舞蹈学院芭蕾专业教师、全国优秀教师):建国六十年、三十五届教师节,国家和学校给了我很高的荣誉,感觉很不安。我感觉自己还有差距,我会坚决地捍卫人们教师的光荣称号,捍卫教师的尊严。
    现在,老师的光辉形象在人们中的印象有所下降。我是1960年进入舞校,是第一届芭蕾专业的学生,当时我们只跳《白毛女》和《红色娘子军》两个样板戏,后来国外的芭蕾专家都来了,可是我们的黄金年龄已经过去,在黄金年龄阶段我们没有真正学到真正的芭蕾舞。我当时就想,我不做演员,就要做老师,弥补自己的遗憾。刚开始做老师,也挺痛苦的。现在的学生不好教,都是独生子女,自我感觉好、不刻苦、满足现状。我要求学生早功、晚功,学生开始不理解,我就从自己做起,我家住的比较远,要做早功,必须早上五点钟起床,才能按时赶到学校。几十年如一日,我做到了。
    我也爱美、时尚、名牌,但是我每周义务劳动十二节课以上,从来没和学校要过一分钱。学生有时候不理解,我也没办法,要出人才、要拿大奖,就必须要这样。可是一旦学生尝到了甜头,她会非常感谢老师的。她们不理解我,叫我“魔鬼老师”,我必须这样做,对她们的体重抠得那么死,拼命地加课,我不是为了要课时费,也不是要名要利,就是为了学校、为了学生,为了学生在国际舞台上拿到大奖,让五星红旗升起来。
 

“育”比“教”更重要


    李建平(导演系教师、市文艺人才基金会优秀教师):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除父母之外最重要的人生榜样,教师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举止言行。对于我这样的中年人来说,脑海里对当年老师的记忆并不是具体的知识传授,而是老师的一举一动、举手投足之间传递给我的那种对人生的态度,这种对人生的态度影响了我整个人生。这就需要教师除了自己的自然天性和性格特征之外,更要用一种具有楷模意义的举止言行去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。这种影响对于教师来说应该是有意识的,是有意为之的。其实学生对老师的言行举止非常关注,背后对老师的议论直接尖锐一针见血,老师的一些不良举止常常会对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,这种不良影响会在学生心理逐渐发酵放大,以至影响他今后对人生对社会的态度。
    作为教师,应该对自己的精神世界有所要求有所追求,始终保持精神和灵魂上的高贵。并且通过自己的言行将这种追求传达给学生,影响学生的人生态度,从而使得学生逐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。


关心学生,从新生报到时开始


    万  红(戏曲学院教师、上海高校优秀青年教师):入学报到时,我要求每个学生填写一张调查表,这张调查表除了常见的姓名、性别等外,还有以下内容:属相和星座?你最喜爱的颜色?除本专业外的爱好和特长?你生活中最感兴趣和最喜欢做的事?你最喜欢读哪一类的书籍?你认为你学习这个专业的最大困难是什么?你毕业以后有信心在你所学的领域做出成就吗?你认为人生最有价值的是什么?你的雄心壮志是什么?
    填写“调查表”的问答,目的就在于激发学生的感情。因为每个学生入学时对所学的学科新鲜感最强,回答最真诚,当看到在来自戏曲学校的中专生在答卷中回答“你的雄心壮志是什么?”的时候说:“能把戏曲舞台带进一个新时代的新的表现形式”、“挖掘戏曲宝库的精华,推动戏曲文化的发展”、“喜欢,希望能对这一学科作出自己独特的阐释”、“能让中国戏曲走向国际化”看到这些撞击我们做老师心灵的真心话,我便看到了这个班的希望。


教师是我的第一职业


    吴小钧(戏文系支部书记、市优秀教育工作者):在《战神,1948》上演之后,有记者采访我,问我下一步的创作计划,并问何时能够面世,我说最快要到明年的暑假,如果明年暑假完成不了那就要拖到后年的暑假,记者颇为不解,我说:我搞创作一般只能在暑假,一旦开学了我的第一职业就是教师,我要对学生负责。因此,最近不断有人找上门来约写影视剧本,我一听有时间要求便都推辞了。缘由都是一样的。
留校工作已有32年了,除了教师之外也担任过其他工作,但是我始终没有间断过教学工作。现在回过头看,对有些工作岗位是有些后悔的,但是唯有教学和带班做班主任的工作从未后悔。记得曾在文化部的《艺术教育》杂志发过一篇文章,题目是:《学生就是我的作品》,现在20年过去了,我的这一理念仍然未变。我认为对自己工作的最高褒奖就是学生的成才和出成果,因为教师的价值就是体现在学生的身上,他的生命也是通过学生的成长而延伸。如果因此而延迟甚至耽误了以我个人名义的成果的推出,我也无怨无悔,因为教师是我的第一职业。


蒙特卡洛世博申办情景的经历和感受


    范丛博(舞美系教师、上海高校优秀青年教师):每一个人一生中都会有许多值得回味的记忆,对我来讲,2002年12月3日,就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日子。那一天,上海赢得了2010年世博会的主办权。而我,作为申博之行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——领导形象顾问,有幸在那一刻、在蒙特卡洛,与所有在现场的中国人在一起经历了那份紧张和激动。
    申博之行已经过去七年了,直到今天回想起那时的情景,我依然感到激动而幸福。这是我难忘的一次工作经历,在那一刻,我真实体验到了作为一名中国人、一名上海人的骄傲和自豪。感受过如愿以偿的激情踊跃之后,我更加领悟到了“责任”的重要,“责任”这两个字是不需要太多华丽语言来描述的,只需踏实用心去做。无论做人还是做事,“责任”是我的座右铭。所以,我常提醒自己,激动和幸福过后,要明白自己的责任。


敬畏教育  敬畏艺术


    宋怀强(电视学院播音与主持系主任、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):我的父母一直这样教导我:“做上海人民喜爱的艺术家做学生敬爱的老师”。我一直以他们的话为座右铭。
    我是一个有着近三十年教龄的艺术教师,一直守师道之志,倾奉献之心,为这片火热的方寸之地无怨无悔的工作着,因为这里有我父辈的魂魄在,有我的志同道合者在。我为艺术的明天而工作。二十二年来,我坚信:选择了教育就是选择了未来;我深知:感动人、影响人、改变人是教育的宗旨;我认为:推进教学创意就是推进了生产力;我赞同:办学的核心竞争力是质量而不是数量;我坚持:艺术教育课程培养方向应是素质、能力的培养而非知识的培养;我提倡:教育不是通过概念去学习概念,而是通过实践去修正概念。我铭记对艺术教育要有敬畏意识我们的师德是和艺德挂钩的。


从学生中来,到学生中去


    李冬梅(研究生部辅导员、上海市育才奖获得者):“从学生中来,到学生中去”是我在学生工作中坚持的一项原则,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。只有调查、倾听、了解每位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后,才能针对学生的切实需要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,更有效地服务于他们进而更好地引导、启发他们。
    在工作中,我针对研究生生源结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,采取“引导式”教育;针对研究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分散性和流动性,采取“自主式”发展;针对研究生政治素质较高性和专业学习集中性,采取“条 + 块”式党建模式;针对艺术学科培养模式的特殊性,采取“团队式”创作活动的创新模式,这些做法在实践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。


真心热爱学生


    刘志新(创意学院主持工作的支部副书记、上海市育才奖获得者):师德师风是教师职业道德和教学风范的具体体现,“德高为师,身正为范”,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,应力铸师魂。师德师风建设是创意学院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,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证。
    教师要坚持以一种求实、严谨、虚心、刻苦的态度去追求真理,把尊重知识、尊重人才的思想贯穿于教育整个过程,通过“言教”和“身教”去感染学生,教育学生,真正成为学生灵魂的工程师。
    真心热爱学生是教师获得成功的基础,我们要求教师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儿女一样,事事关怀、体贴,想学生之所想,急学生之所急;坚持“为了一切学生、为了学生一切、一切为了学生”的原则,关心爱护全体学生;尊重学生的人格,平等、公平对待学生;如严父慈母般严格要求、耐心教导。促进学生全面、主动、健康发展。


用志愿者精神服务育人


    徐莹(学生处干部、上海市育才奖获得者):服务育人是当代教育课题里备受关注的一个关键词,怎样提高教学水平,如何提升服务品质,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。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战线上的一名青年人,我十分有幸加入了一支优秀的学生管理团队,在工作中虚心学习,不断成长。
2006年,我积极响应团市委号召报名并入选第六批赴老挝国际志愿者队伍,前往老挝教学,还得到了国家主席胡锦涛的亲切接见。在教学中和老挝同事交流教学心得,制定教学方案,编写完成了老中英版汉语学习教材。生活上了解风俗人情,和老挝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。半年的志愿者经历让我懂得平等、友爱、奉献、互助是服务育人的精神。
    2010年上海世博会召开,我报名参加志愿者工作,用实际行动支持家门口的盛大活动。暑假期间,我应邀参加了电台的世博专题节目录制,和听友交流分享志愿者的体会。人人参与是服务育人的内涵。


为学生营造文化氛围浓郁的学习环境


    陈莹(表演系辅导员、校优秀辅导员):为学生营造一个文化氛围浓郁的学习环境,也就是我们所提出的“校园文化建设”很重要。从这个理念出发,我们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、团总支、学生会、纳海剧社、从文读书会等学生组织的力量,开展既适合表演系学生专业需求,又符合“校园文化建设”目的的活动。这些活动与国家的重大活动结合在一起,如“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”、“纪念建国六十周年”等主题,更能起到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作用,可谓一举多得。两年多来,我们的纳海剧社先后开展过“纳海杯”上海戏剧学院戏剧小品大赛、“改革开放三十年优秀戏剧作品片段汇报”、演出话剧《长椅》、《风铃》等。其中,《风铃》还获得了国家首届校园戏剧节优秀剧目奖。今后我们在这方面还要继续努力。


大学的本质功能就是培养人才


    葛朗(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):师德建设对学校来说,特别重要。明年就是学校65周年校庆,65年来,一代代优秀的老师,把戏剧学院的优秀文化(其中最重要的是师德),不断地进行传承和弘扬。今天发言的是我们优秀教师的代表,发言的质量非常高。
    今天又有几个新的提法,多年前,吴小钧老师提出“学生就是我的作品”。今天,朱美丽老师提出“捍卫教师的尊严”,吴小钧老师又提出“教师是我的第一职业”;洪彬和李冬梅老师提出“在教书育人中享受快乐、寻找幸福”,等等,这些都可以成为学校文化中的经典话语。
    前不久,我们都在进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,这次活动最终要的成果是理清了一个理念,对大学的办学理念进行了深刻的、哲学的反思。大学是什么?大学最本质的功能是什么?最根本的就是培养人才。而这个学校的核心功能往往被人们忽视。如果一个大学只强调市场、科研,忽视了培养人才的话,那么这个学校是没有灵魂的。所以吴小钧老师会得出一句话,我的第一职业是教师。大学所有的事情的最后落脚点就是培养学生、人才。
    还有,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,和这个是有关系的。关于一个学校的文化和精神,根据北大前校长的说法,大学文化就承载于一些名师的传说和轶事当中。我们学校的老校友有一个刊物《横浜桥》,就是大学精神、大学文化的一个很好的资源。刚才李建平老师讲了,师德最后体现在自己的行为、一言一行,很多都表现为故事和传说,今天也讲了很多故事,包括范丛博老师参加申博的故事。我们将来要对老教师、教授进行采访,把他们的故事整理出来,这些就是我们学校师德的标本,可以从这当中提炼出师德基本的操行、规范。
    我们提倡师德,还是一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,这对于年轻学生来说非常重要。学校多少年沉淀下来的优秀文化,形成了这个学校的优良的精神和传统,反过来对师生发生着潜移默化的规范和影响。
    我最近看到一篇我们的老校友回忆洪深先生的文章,最后她说,现在上戏校园里面的这些青年教师,不知道能不能这样教学生,表示出一种忧虑和希望,希望高尚的美好的东西不要失传,能够一代一代传下去,体现出学校的存在价值。(本网编辑:白水)

[返回]